家在龍首2020-12-17 13:27:19
世界上最早的植物纖維紙
北京中國歷史博物館里珍藏著一張世界上最早的植物纖維紙——灞橋紙。這是1957年5月在陜西省西安市灞橋出土的,是西漢武帝時制造的,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
世界上最早的“高速路”
在秦修筑的9條主要“國道”中,出今淳化通九原(今內蒙古包頭)、全長900公里的秦直道被譽為古代的“高速路”——為快速集結調動軍隊和運輸糧食等物資用的車馬超級專用道路,是可與長城相媲美的邊防軍事設施。
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古城墻
明代西安城墻,是中國古代城垣中保存至今最為完整的、規模最大的古城,也是世界上保存至今最為完整的、規模最大的古城。
世界上最早的氧化保護術
在秦始皇陵兵馬俑坑中,發現了一柄青銅劍,為銅錫合金制成,并含有微量的鎳、鋁、鐵、鋅等十多種金屬元素。這種合金的硬度為HRC22至24度,已達到調質后的中碳鋼的硬度。最令人驚奇的是,這把劍在地下埋了二千多年,當場去土銹后,表面光亮如新,劍刃非常鋒利,一劍可劃透12層報紙。經電子探針和質子X光熒光分析,劍的表面有一層10至15微米的含鉻氧化物保護層,表明曾采用鉻鹽氧化處理技術。
我們知道,現代鉻化處理技術是美國在1937年、德國在1954年分別獲得發明專利權的,而且防銹一般只能保持60年左右,而2200年前的秦代人是怎么掌握鉻鹽氧化處理技術的,至今還是一個謎。
世界上最早的門軸合頁推拉門
仔細觀察過秦陵銅車馬的朋友可能還記得二號銅車馬車門與車廂連接處的門軸與合頁,無論其形狀與結構都與現代建筑門窗合頁完全相似。它標志著早在2200年前我們的老祖先已率先發明和使用了合頁。
世界上最早的鍍鉻技術
兵馬俑坑的劍埋在潮濕的俑坑里,歷經2000多年不僅表面沒有生銹,而且十分鋒利。盡管由于秦劍的出土,表明秦代曾使用過這一技術,但它究竟采用什么樣的化學方法在兵器上鍍鉻至今還是一個謎。
世界上最為珍貴的古代貨幣品類
法門寺地宮所藏玳瑁錢是世界最早的紀念幣。
世界上最早的釉彩玻璃
法門寺出土的描金刻紋玻璃盤、釉彩玻璃盤和陳國公主墓出土的高浮雕刻花盤都是稀世珍品。
世界上最早的宮廷茶具
法門寺地宮出土了制、儲、飲一套精美的金銀茶具,這是我國目前所知時間最早、組合最完整、等級最高的成套茶具,也是世界上發現時代最早、等級最高的宮廷茶具。
世界最早的織金錦
法門寺地宮發現的唐代的織金錦,是我國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的織金錦實物??椊疱\可在法門寺珍寶館看到。
世界陶瓷史上的極品·秘色瓷
法門寺地宮中發現的13件宮廷專用瓷——秘色瓷,是世界上發現有碑文記載證實的最早、最精美的宮廷瓷器。
世界上壽命最長的桂樹
圣水寺,位于陜南漢中市東南約10公里處,“漢桂”在圣水寺中院,大雄寶殿前。這一棵碩大無比四五人合抱的漢桂,距今已有2100多年了,堪稱國寶。植物雜志兩次載文,說它是世界壽命最長的桂樹。
世界上第一個人工開鑿的隧道
褒斜道是橫跨秦嶺、連接關中與漢中、巴蜀的主要通道之一。在褒斜棧道南端,距漢中市17公里處,有一個稱為“石門”的隧道,它是世界上第一個人工開鑿的隧道。
世界史上最大的國際大都會遺址
經對唐長安城遺址實測,周長達35.56公里,面積約84平方公里,是現在西安城面積的9.7倍,是公元800年所修巴格達的6.2倍、古代羅馬城的7倍。
世界上最大的佛塔地宮
法門寺唐代地宮于1987年發現,是目前世界上發現時代最久遠、規模最大、等級最高的佛塔地宮。
最早發現和使用石油的地方
早在1303年寫成的《大元一統志》記載:“延長縣南迎河有鑿開石油一井,其油可燃”。我國的這口油井要比歐洲、北美早五百多年。
世界上罕見的絕活
乾陵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其陵冢和陪葬墓群本身就是寶貴的歷史文物。人們常說的“乾陵文物三絕”,指的是石雕、壁畫、唐三彩,意思是說這三種文物都是世所罕見的絕活。
家在龍首原創整理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