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酷學2020-12-17 14:24:33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寧波酷學”公眾號
?“寧波酷學”為現代金報教育類官方微信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學習上的勤奮問題,對初三同學尤其重要。
但僅有勤奮就夠了嗎?效果是否一定最好?所以“既要埋頭趕路,又要抬頭看天”,我們既要勤奮,又要有方向,朝哪個方向努力,才是更有效的?
昨日,寧波市名師、國家高新區教育局教研室科學教研員鐘偉東老師受寧波酷學的邀請,做客“酷學堂”,我們走進鄞州實驗中學,寧波全大市的初三學生和家長交流“180分的科學,中考如何拿得高分”。
酷學堂借憑強大的師資力量,已經收獲了眾多的學生和家長粉絲。中考課堂開設四場,不少家長和學生就趕了四場。
先來張鐘偉東老師帥圖鎮貼
再來讓我們看看現場
以下內容均根據鐘偉東老師講座整理
科學中考試題的題型分布、要求分布嚴格按《考試說明》規定,生命科學(40分左右)、物質科學(130分左右)、地球和宇宙(10分左右)等分值分布合理,難度分布基本均勻,知識點的覆蓋面廣。(科學探究、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滲透在上面大三部分知識中)
這些題,意想不到的答錯了
每年從試卷答題情況來看,考生們存在著以下一些普遍問題:
每年的《考試說明》都會對當年的中考考試條目進行或多或少的調整,比如2015年增加的考試條目有70條,刪除的有69條,2016年增加了8條,刪除1條(神經元結構和功能)。2017年變化不大,考試條目變化有7處,相比于往年少。
所以要關注考試說明中的變化,對變化的考試條目特別要關注,一般都會成為中考命題的考點。對于考試說明中不考的考試條目就不要花精力和時間去復習,以2017年為例:中考不考的知識點:如土壤、聲音、機械效率、溶解度曲線與計算(溶解度概念要考)。對于2018年的考試條目要以當年的《考試說明》為準。
現在學生學得很苦很累,只知道大量地做題,不注重知識的真正落實與掌握,不知道方法的對比和歸納,剛復習的內容和知識,在考試中出現,又出錯。變換角度再出現時,又不會做了。?
同時,因為通過平時大量的練習(刷題),已形成思維定勢,對題型的變化和內容變化,不適應,造成不應該的失分。
暴露了學生因“過度學習”產生的“解題能力”的弊病,不會就具體的實際問題進行具體分析判斷的弱點。
(1)素材來自于教材
(2)試題來自于當年考綱試題的改編
據不完全統計,每年中考試題的素材直接來自教材的文本、小資料、活動、插圖、課后練習以及考試說明中的題目改編的占當年試題總量的1/3以上。
怎么復習?
01
重視知識梳理
復習時應該先把所學的基礎知識全面過一遍,追求盡可能全面不要有遺漏,哪怕是閱讀材料和實驗活動等。盡量找到知識之間的聯系,這樣幾乎可以將絕大多數科學知識聯系起來,形成知識網絡。
(1)現在大部分學校還是新課階段,馬上就要進入復習,在初三復習時,可以把六冊書翻一下,如果不帶著問題翻教材,知識就會有缺陷和遺漏。
(2)心理學研究表明,很多知識如果是線性的(像食物鏈),這在運用提煉時是很困難的,如果只是之間連線斷了,在考試中是很難回憶起來的,但如果把所學的知識聯系起來形成網絡(像食物網),像蜘蛛結網一樣,如果一根線斷了,還可通過其他方式把知識連起來,這是最有效的。
(3)看書要學會把書看厚:厚是因為老師上課時補充的習題、解題技巧策略、課外知識。到最后要把書看?。壕褪强吹侥夸浛梢韵氲竭@塊具體的內容,有哪些實驗和活動,這樣就說明你復習到位。如果對著目錄想不起來里面的內容,那就對著頁碼翻過去看一下。
(4)把一章章一節節的知識聯系找到,追求從局部到全局,從全局中把握局部知識。與藍色有關的內容:硫酸銅溶液(晶體)、氫氧化銅、石蕊試液遇堿變藍、銅離子的水溶液、硫在空氣中燃燒淡藍色火焰(在氧氣中燃燒明亮的藍紫色火焰)
(5)有些基礎數據要記?。核拿芏?、熔沸點、一個標準大氣壓強值、一節干電池(照明電路、動力電路)和一個蓄電池的電壓、酸雨的PH值、血糖濃度、生理鹽水濃度、常見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化合價)、常見物質的式量,這樣在做題時會更加高效。
(6)圖像問題:做題時會發現物理題和化學題都有圖像題,那圖像問題要關注什么?通過比較發現圖像問題要關注5個方面:橫坐標縱坐標分別代表什么?圖像的起點在哪里?圖像的終點在哪里?圖像的轉折點和交點有什么意義?圖像的變化趨勢(先快后慢還是先慢后快)?
重視知識的橫向聯系,在看書是特別要關注書本中的插圖、活動、閱讀材料、小資料、視窗,并會把知識橫向聯系起來:比如九上P85(煤石油天然氣)的視窗——可燃冰。九上P91(杠桿平衡)的閱讀,你會想到哪些知識?
02
各個學科怎么復習?
科學是一門由生物、物理、化學等多門學科組成的綜合性課程,各部分的復習方法是不一樣的。
化學部分的復習抓住“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用途”。生物部分的復習抓住“生物與環境相適應,結構和功能相適應”。在復習中注重聯想復習。
(1)生物復習主線行:
如果利用概念圖和知識網絡圖,對這條主線還可以進一步不斷外延擴充,就可以涵蓋初中階段所學的生物部分知識。
比如細胞是生物的結構功能的基本單位,細胞的結構有細胞膜(保護和控制物質進出)、細胞質(生命活動的場所)、細胞核(內有遺傳物質染色體、DNA、基因),這些結構有什么作用?還可以對比動物植物細菌的細胞結構區別,另外是不是所有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病毒),怎樣才能觀察到細胞——顯微鏡的用途。
比如組織的定義,人體的四大組織(上皮、神經、結締、肌肉)的分布,植物的五大組織(保護、輸導、營養、機械、分生)特點及分布。
器官的定義,植物的六大器官在教材中對應一個章或一節內容。
人體的八大系統,如果背不出則如何記憶?可以借助記電話號碼的方法——以每3—5個單元記憶效果最佳,以此規律可以用于對知識的記憶。與新陳代謝有關的——呼吸、循環、消化、泌尿系統,其余還有運動、神經、生殖和內分泌系統。
對于種群、群落和生態系統的概念區別,只要對理解概念才能很好的判斷什么是種群、群落和生態系統,這三者之間沒有地域大小差異之分。一定區域內所有生物(活的)是群落,一定區域內所有生物和非生物(活的和死的)是生態系統。通過這樣的知識不斷外延擴展,整個初中階段生物的知識網絡和知識點都可以聯系起來。
(2)化學的復習以物質間的反應關系出發延伸拓展。
化學,要抓住“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用途”的特點,如鹽酸具有能與金屬氧化物反應生成鹽和水的特點,可以清洗金屬表面的氧化物(酸洗)、二氧化碳具有不助燃不燃燒密度大于空氣的性質可用于滅火,因為干冰升華吸熱可用于人工降雨,因為能參與光合作用可以做“氣肥”,不能用于呼吸可用于水果保鮮等等。
以堿為例:有哪些常見的堿(氫氧化鈉、氫氧化鈣),有什么性質有什么用途?堿怎么得到?是不是所有的金屬氧化物都會與水反應得到堿(可溶性堿才可以)?那其他不溶性堿又是怎么得到(可溶性堿與可溶性鹽反應,生成物有什么條件)。還有堿可以轉化為金屬氧化物,是不是所有的堿都可以?
再比如金屬與酸反應生成氫氣,要滿足什么條件?產生氫氣速度快慢與金屬活動性有關,那么產生氫氣的多少與什么有關呢?
再比如常見的鹽有哪些(氯化鈉、碳酸鈣、碳酸鈉)?有什么用途?鹽與鹽反應要滿足什么條件?等等,把初中大多數的化學知識,特別是物質之間反應的知識聯系起來。
(3)物理的復習注意知識間的對比聯系
圖
A.串并聯電路的特點
串聯電路的分壓原理:U1/U2=R1/R2 ??????U1=R1U/(R1+R2)
并聯電路的分流原理:I1/I2=R2/R1 ???????I1=R2 I/(R1+R2)
B.電功和電功率的求算
電功:W=UIt=Uq=Pt=I2Rt=U2t/R
電功率:P=W/t=UI=I2R=U2/R
串聯電路:W1/W2=P1/P2=U1/U2=R1/R2
并聯電路:W1/W2=P1/P2=I1/I2=R2/R1
理科如何記憶?
知識是能力的基礎,沒有知識基礎談能力是一句空話!知識是需要記憶的,但是應該是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而且不同記憶方法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樣的。
(1)字面法:凸透鏡和凹透鏡對平行光具有折射會聚和折射發散的作用,凸透鏡可以矯正遠視眼,凹透鏡可以矯正近視眼。但是很多同學一直要搞混。我們可以從字面結構來記憶,凸字下寬上窄——相當于把光線會聚。凹字下面一橫上面二橫——相當于發散光線。凸字上面一橫與下面一橫距離遠——遠視眼,凹字上面一橫與下面一橫距離近——近視眼。
(2)甲狀腺激素與生長激素缺失分別會患呆小癥(智力有問題)和侏儒癥,但是很容易攪渾,我們可以從字面上來看,“生”字和“侏”字第一筆起筆都是一撇;“甲”字和“呆”字第一筆起筆都是豎。
(3)裸子植物有五種怎么記憶?死記硬背時間久了還是忘記?!八缮及卦阢y杏樹下種鐵樹”可以與梁山伯諧音記憶。
(4)氣壓冬天比夏天高,晴天比陰天高——“冬天請你吃年糕”
(5)地殼中元素含量排序:氧硅鋁鐵——“楊貴妃煉鐵”
(6)物質的溶解性表出現在書本后面附錄中,必須要記住,因為在酸堿鹽反應的判斷中一定要用物質溶解性的判斷,否則無法做題,網上有很多關于物質的溶解性的記憶口訣,但是并不一定適用初中科學,因為表中有些物質的溶解性在初中時用不到的,我根據初中科學中常用的物質的溶解性編了這樣口訣的記憶“硝酸鉀鈉銨全溶,硫酸鋇不鈣微溶,鹽酸除銀皆可溶,碳酸鉀鈉銨除外”。通過這個口訣就把初中階段常用物質的溶解性全包括了。
(7)概念的記憶(如溶解度、電磁感應),有些很長的概念要抓住關鍵詞,如溶解度定義一定溫度,100克溶溶劑中達到飽和狀態時的溶質質量。電磁感應是指閉合電路一部分導體在磁場中做切割磁感線運動,電路中產生感應電流的現象
(8)聯想記憶(硝酸銨NH4NO3為例)(1)化學式中元素含量比較特殊的:NH4NO3中N%=35%,CuO中的Cu%=80%,SO2中S%=50%,Fe2O3中Fe%=70%;(2)硝酸銨溶于水吸熱;(3)能與可溶性堿反應生成氨氣;(4)是一種氮肥,可以促使使樹木茂盛,增加葉綠素,葉色翠綠;(5)氮肥過多會使水體富營養化,產生水華。?
(9)呼氣與吸氣時肋間內肌、肋間外肌、膈肌怎么運動,到底是收縮還是舒展,這很復雜很搞腦子的,但是現在肋間內肌不考,只要求呼氣吸氣時肋間外肌和膈肌的運動狀態——吸收(吸氣時肋間外肌和膈肌收縮還是舒張?)
(10)太陽的三個層面(日冕層、色球層、光球層)——想象成一個帶著帽子的腦袋。
通過這些例子,我們記憶就容易的多了,所以同學們在學習過程中應該找到適合自己記憶的方法。特別是在繁重的復習階段,不應該把大量時間放在記憶上面,應該放在拓展和提高上面來。
?如何提高解題的準確度和速度
思維是對感性材料進行分析和綜合,通過概念、判斷、推理的形式,形成合乎邏輯的理論體系,反映客觀事物的本質屬性和運動規律。思維過程是一個從具體到抽象,再從抽象到具體的過程。
分析同一個問題有不同的方法,有的方法簡便快速,在復習過程中我們應該掌握一些簡便高效的解題方法,提高解題的準確度和速度。
(1)巧推公式 ???快速解題
例:錯解,0.2W對嗎?為什么不對,我們用公式可以來求證。
常規的解法是先求出電阻R(U1=I1R,U2=I2R),再用△P= △P2 -△P1,但有一個同學想到一個方法△P=△I(U1+U2),這個公式怎么來的呢?我們可以通過這個方法來求證。
所以我們同學在解題過程要注意,老師的解題方法不一定師最好的,你們如果有更好的方法希望能和同學們交流,這樣方法就多了,思維就拓展了。
例2:常規的解法就是用R=Ue2/Pe,先求出兩個燈的電阻,然后再利用P總=U總2/R總,但是我們可以用這個公式來計算,這個公式是怎么來的呢?這樣計算就大大簡化了。但是要注意這個公式的適用條件及范圍——串聯電路,兩個燈泡額定電壓相等。
(2)解題技巧 ???提升速度
“旅美拿鐵芯”——到美國旅游拿根鐵棒
剛才我們提到金屬與酸反應牽涉到兩個問題,一是產生氫氣的快慢問題,可用金屬活動性順序來判斷,還有就是判斷或計算產生氫氣的多少問題,如果是足量的不同金屬都與一定質量一定質量分數的鹽酸或硫酸反應,那還好判斷的,因為酸完全反應完了,氫氣質量根據酸溶液中溶質質量來計算,因為溶質質量一樣,所以產生氫氣質量一樣。但是如果鹽酸或硫酸足量呢?這種題目很麻煩,要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列式計算,那是否有簡便的方法呢?先來看一道題:
例:某種化合價為+a,相對原子質量為b的金屬與足量的稀鹽酸反應放出1克氫氣所需的金屬質量是多少?
生成1克氫氣所需的金屬質量=金屬的相對原子質量÷金屬的化合價
分析中考試卷中金屬與酸反應放出氫氣多少的問題主要考查鐵、鋅、鎂、鋁、(鈉)五種金屬。在酸足量的情況下,等質量的常見幾種金屬與酸反應的生成氫氣由多到少依次是:鋁鎂鈉鐵鋅,然后將順序諧音為“旅美拿鐵芯” 就很容易記住了。
從知識分類角度來說,知識分為:陳述性知識——記憶性知識(比較簡單,思維層次比較低);程序性知識——需要歸納、分析和推理運算的知識;元認知知識——就是自我認識,對自我學習狀態的判斷。
通過這樣一個口訣就把較難的程序性知識轉化為較簡單的陳述性知識了。
(3)極值特值 ??巧妙應用
例、在天平的兩邊燒杯中各放入足量的稀鹽酸,天平平衡,然后在左燒杯中加入金屬鎂,在右邊燒杯中加入相同質量的鋁銅合金,反應結束后天平仍然平衡,則鋁銅合金中金屬鋁和金屬銅的質量比為( ?) 。 ? ? 分析:特殊值法
左邊12克鎂——1克氫氣,因為右邊加入等質量鋁銅合金12克,要求天平平衡,則也需要產生1克氫氣,但是銅不反應,要產生1克氫氣需要9克鋁,所以銅有3克。
怎么沖刺?
每年3月份左右考綱就會到每一個同學的手中,考綱中有5份試卷,1份去年中考備用卷,4份是由優秀教師原創或由一些質量較好的題目進行改編精心編制而成,每一位同學都會很重視這些題目,這些題目固然重要,但是我們在做這些題時要會思考:這些題目可能會怎樣變化?可能會以什么題型出現。因為每年中考試題中肯定會有一部分題目來自考綱中這些題目的改編。
對于考綱更重要的內容是前面的考試條目,考什么(那些要考那些不要考)?難度等級怎么樣?對考試條目的理解——比如“知道磁性概念(a級要求)”,不僅要知道能吸引鐵鈷鎳的性質叫磁性,還應該知道同名磁極相互排斥,異名磁極相互吸引;磁體磁性最強在兩極,最弱在中間;一個條形磁鐵從中間斷開后,斷開形成的兩個磁體有兩個完整的磁極,不存在單名磁極;判斷磁體的N極和S極的方法至少有四種:懸掛法、電磁感應法、通電導體在磁場中受力方向法、已知磁極判斷法等等。
每一條考試條目都應該要這樣去熟悉,不能忽視!
?對于一些怪題不用管它,但是一些基礎的每年必考的重點知識:壓力壓強、電功電功率、化學計算中的圖線和表格數據處理等等,一定要掌握。
錯題具有你自己個人特色的寶貴的學習資料,是知識的漏洞和缺陷,在復習過程用好錯題,復習效率會更高。首先會整理錯題,整理錯題就是把一些經常性做錯的題目按照知識點分類。反思錯題,錯在哪里,類似的錯題為什么會做錯?會進行比較,是條件改變了(含雜質的物質反應后溶質質量分數的計算),還是你自己的方法不對,還是概念不清、理解出問題、思路錯誤。
還會針對錯題進行知識的進行知識的拓展,以選擇題為例,四個答案都應該弄清楚,甚至自己應該會針對選項對題目進行改編,以達到習題替代復習的目的。
復習要自我為主,因為每個同學的學習情況是不一樣的,不能被老師牽著鼻子走,使得自己原來已經掌握的知識點和技能點不斷被重復,而自己的弱點一直沒有得到及時糾正,成績徘徊不前。
審題一定要仔細,要養成在關鍵詞下劃線的習慣,比如探究題要弄清探究什么問題,做到結論與研究問題的一致性;會用控制變量法來描述結論;要弄清題目到底在考你什么(牛一定律實驗與動能和勢能相互轉化的實驗)
常規題要準確,對于新情境,一定清醒,不要慌,仔細研讀,發現考你什么知識點。最后所考的落腳點都是書本知識。
要關注科學與生活的結合,要會用科學的眼光去看待身邊的生活現象,會用科學的知識去解釋生活現象和新科技(汽車電瓶借電、河道改造、超級電容、可燃冰的開采技術及存在的問題、利用真空技術和磁懸浮技術的時速4000公里的高速飛行列車)
最后階段大部分同學都會出現“高原現象”,就是復習過程中出現一段時間學習和復習效率停止不前,甚至學過的知識感覺模糊——心理學稱為“高原現象”。因為學習者這時已經掌握了一定的知識,也具備了一定能力、水平,剩下的多是疑點、難點,加之精神、心理等諸種因素的影響,進步速度比較緩慢,盡管學習者很用心學習,但成績提高不大,有時甚至會下降,水平總體上處于一種停滯狀態之中。
不少考生出現高原現象就感到束手無策,甚至影響心態,影響學習。有的考生誤認為自己的腦子不行了,記不住,腦袋里一團漿糊,因此,失去了信心。有的考生由于高原期存在,情緒波動很大,產生焦慮、緊張、不安甚至恐懼的情緒。
這個時候不要緊張恐懼,特別家長一定不能心急,一定要鼓勵孩子,幫助孩子樹立信心,孩子每天在完成學校統一布置的作業后,應該“自我為主”,針對自己的學習弱點,制定計劃,一個個解決,最重要是勞逸結合,只有有效的休息才會有充沛的精力來學習。一般最多一個星期后就會擺脫“高原現象”,脫胎換骨,又是一條好漢!
攝影:賈東流
現代金報記者:章萍 實習生 陸陽
編輯:實習生 陸陽
長按二維碼
關注我們吧!
你還會想看
?明年有重大變革的英語中考,要怎么應對? 聽“英文比中文講得好”的寧波市英語教研員這樣建議
?雖為開卷考,卻不知從何下手!開卷考背景下,中考社會學科如何拿高分?“酷學堂”名師課堂來襲!
?從小立志當一名好老師的校長---李優治:只有遵從內心,才能把事情做好
?寧波對教師違反師德行為“零容忍”! 這份“最嚴禁令”教師們一定要看
?她是特殊教育中唯一的30年班主任 她說孩子進步可能很慢 但我有靜等花開的耐心 教師節前夕,祝所有的班主任老師節日快樂,您辛苦了!
??象山鶴浦有3位當了30多年班主任的女老師 “我們雖然默默無聞,但是充實、溫暖,愿意奉獻到退休?!?我們是海島教師有大海一樣的情懷
注:文章版權歸現代金報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