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岐山2020-11-17 09:55:01
七月的岐山,美景如畫,生機勃發,處處涌動著百舸爭流、千帆競發的項目建設熱潮:機器轟鳴,塔吊林立,人頭攢動,工人們揮汗如雨,從蔡家坡到西周文化大景區,從百萬平方米標準化廠房到太平塔文化景區,到處是追趕超越大干快上的場面。
日前, 2016年度陜西省縣域經濟社會發展十強縣榜單正式出爐,岐山縣排名第 9位,這是岐山縣首次躋身陜西省縣域經濟社會發展十強縣行列。在宏觀經濟形勢依然錯綜復雜、經濟下行壓力仍未緩解的情況下,岐山縣是如何加速追趕超越,跨入全省十強縣行列的?答案是:岐山 48萬人孜孜不倦的追求、敢于擔當的勇氣和真抓實干的舉措。
2016年,岐山縣突出改革和發展兩大主題,強化項目帶動、產業強基、生態治理“三大支撐”,聚焦蔡家坡、周文化、主城區、民俗業“四大陣地”,開展“重塑蔡家坡、品牌提升、投資擴量、創新培育、助農增收、城鄉統籌、幸福共享、負責問責”八大行動,全縣實現生產總值 156.11億元,增長 10%;固定資產投資達到 274.82億元,增長 27.4%;完成工業增加值 64.44億元,增長 11.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52.33億元,增長13.5%;按常住人口計算全縣人均GDP為 33525元,比上年增長 8.2%。
龍頭引領 ?蔡家坡插翅騰飛
蔡家坡是著名的工業重鎮。上世紀 40年代,現代工業就已興起,五六十年代三線建設時期,國家在此建設了陜汽、陜齒、西機、陜九、702等一大批大中型國有企業,使蔡家坡成為聲名遠揚的工業重鎮。
如今,走進蔡家坡,筆直寬闊的道路、各具特色的園林綠化、整齊明亮的路燈、拔地而起的高樓、快馬加鞭的重點項目……這一系列翻天覆地的變化,正是蔡家坡突飛猛進發展的印證。
近年來,岐山縣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打造副中心、重塑蔡家坡”戰略部署,搶抓機遇,統籌推進全國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試點、陜西省重點示范鎮、國家級建制鎮示范試點和陜西省首批小城市培育試點“四項改革”,堅持把蔡家坡作為岐山對外開放的主戰場,緊扣建設“汽車產業聚集區、幸福美麗小城市”目標,掀起了高目標引領、高強度推進、高效率落實的發展新熱潮。積極實施“三四七十”計劃,持續發力項目建設、招商引資、規劃管控、融資爭資、環境保障五大任務,蔡家坡開發建設取得了突破性進展。高鐵岐山站、渭北東路、蔡家坡三級公共服務中心、城市展示中心、教育中心等一大批基礎設施項目陸續建成投用,北坡公園、中央城市公園正式開園,三國小鎮、關中天下加速推進,蔡家坡的經濟社會發展,創造出全新的“蔡家坡速度”,交出了成績突出、令人振奮的答卷!
2016年,蔡家坡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16億元,同比增長 14%;實現工業總產值 370億元,同比增長 13%;完成固定資產投資 153億元,同比增長 30%;地方財政收入達到 2.0026億元,同比增長25%,各項主要指標增速排名全市前列。
據岐山縣縣長、蔡家坡經開區管委會主任吳維強介紹, 2016年,蔡家坡項目數量和投資額均創歷年之最,招商引資超額完成年度任務,蔡家坡用激情和活力,奏響了砥礪奮進、跨越發展的最強音。
品牌引領 ?趕超動能加速轉換
堅定不移地把項目建設和招商引資作為經濟工作的主旋律和追趕超越的新引擎,在轉型升級中加速趕超,在加快發展中爭創一流。這是岐山縣委、縣政府加速追趕超越的主基調。
近年來,該縣堅持抓項目、促招商,累計實施重點項目 560個,完成投資 485億元,新能源汽車、銅及銅合金等 385個產業項目達產達效,產業類項目投資占總投資 72%;爭取資金 82億元,在全省率先推出 20個 PPP項目, 4個項目進入國家庫。堅持把招商引資作為“一號工程”和“一把手”工程,設立了 3000萬元招商引資獎勵基金,開展全民招商,招引項目 488個,到位資金 302億元,海螺型材、阜豐生物、泰達、華輦房車等 68個過億元項目成功落地。
縣上堅持引進新技術、研發新產品、轉換新動能,形成了多輪驅動、多業并舉、集群化發展的工業新格局。突出項目帶動做大農業,引進了大成養殖、鑫易源香菇等一批現代農業,在全省率先建成了縣級農村產權交易中心,新建現代農業園區21個,引進了文峰農業、前進牧業、石羊飼料等 11戶龍頭企業。出臺了工業穩增長 12條措施,扶持大企業轉型升級,支持中小企業挖潛擴能,建立了非公經濟專家診療隊,設立中小微企業應急轉貸基金,與高校開展產學研合作項目 16個。
2016年,全縣新增“四上”企業 119戶,累計達到 180戶。完成工業總產值360.43億元,同比增長 13.2%;完成工業增加值 64.44億元,同比增長 11.7%;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總值 116億元,增長 9.3%。
文化引領 ?全域旅游全面開啟
伴隨著鄉村旅游的持續火爆,岐山民俗旅游集中地“蛟湯飄香、神來之食”的北郭村、“潔凈家園、禮儀新村”的堰河村、“鳳鳴湖畔、舌尖記憶”的河家道村等,每逢節假日游人如織、車水馬龍,游客們觀田園景、住農家屋、吃農家飯、體驗民俗,形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來自西安的張玉萍一家人在游覽了周公廟、品嘗了岐山臊子面后,感慨地說:“這里的民俗小吃、旅游景點,處處展現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和濃郁的民俗風情,給人一種回家的感覺?!?/p>
今年“五一”小長假期間,岐山旅游再奏凱歌,三天時間,全縣共接待國內外游客 11萬人次,同比增長 48%;旅游綜合收入 8217萬元,同比增長 48%,游客人數和綜合收入均創歷史新高。
近年來,岐山縣按照“全區域布局、全要素構建、全產業融合、全景觀打造、全社會參與”的工作思路,全力做亮“旅游 +文化”,做活“旅游 +民俗”,做美“旅游 +生態”,做強“旅游 +工業”。積極實施景觀工程,連續舉辦了兩屆全國周文化暨周公思想文化研討會,組建了陜旅集團岐山周文化旅游產業發展公司,規劃建設集考古科研、休閑娛樂為一體的西周文化景區。一期投資 6.3億元的周城項目,已完成明堂項目建設和百工坊主體工程。今年 10月將全面完成八大文化主題區主體建設。強力推進臊子面品牌化、產業化、市場化發展,臊子面文化產業園正式建成運營,岐山臊子面正式進軍全國市場。以周文化元素打造精細化縣城,岐蔡路、文王路全程點亮,岐伯路等 8條道路全線貫通,縣城建成區面積擴大 2.3平方公里。鳳鳴湖生態文化公園、岐山大劇院、岐山體育館相繼建成投用,主城區立面改造、鳳鳴東路商業步行街建設全面完工,周公湖、太平塔文化景區、周禮文化展示中心拆遷建設有序推進。岐渭水利風景區被授予“國家水利風景區”稱號,“在水一方·萬畝蘆蕩”成為全市“百里畫廊”示范樣板。先后榮獲全國最具魅力文化休閑旅游縣、中國禮儀文化之鄉、中國臊子面之鄉等殊榮。 2016年,全縣共接待國內外游客 508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 35億元?!俺晒Q身十強縣只是起點。站在新的起點上,我們將認真落實省第十三次黨代會精神,鼓足幸福岐山前進的風帆,向更高更遠的目標闊步邁進!”縣委書記、蔡家坡經開區黨工委書記何宏年滿懷信心地說。